前沿聚焦

  • 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教育组织生成的动力、机理与路径——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解释框架

    李欣旖;胡旭睿;

    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教育组织生成表现为外部环境适应下的内生性变革,也是组织去制度化与再制度化的过程,以此呈现了大学场域中跨学科教育组织变革与制度环境变化的互动互构过程。基于新制度主义解释框架,跨学科教育组织生成动力主要源于技术驱动与制度环境等外部要素嵌入所引发的大学理性能动与组织变革;其内在机理表现为“制度赋权—集体行动—组织能力”逻辑下的组织合法性确立与合理性寻求,其本质面临着内外部制度衔接不畅、制度设计离散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跨学科教育组织生成制度的非均衡困境,为此需要重构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创新师资协同机制,构建跨学科教育组织治理生态体系,推动跨学科教育组织与制度建设的自洽共荣。

    2025年04期 No.18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速社会中大学教师学术工作负荷的表征、解析及消解策略

    刘桂锋;

    在竞争逻辑主导的加速时代,大学教师原本自主、弹性的工作节奏受到很大影响,学术压力与时间焦虑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症候,其工作负荷呈现出时间异化、空间异化、人际关系异化、行动异化、自我异化的多重表征。技术革新、社会变迁、生活节奏的全面加速,共同推动了大学教师学术活动的加速。市场逻辑下的资本规训、量化考评的制度规训与现代社会的文化规训是大学教师工作负荷的生成机理。为有效消解大学教师工作负荷,大学必须遵循学术规律,生成和谐共鸣轴,重塑学术精神,回归本真知识,以建构教师个体与人际世界、永恒世界、物质世界的共鸣关系,解决教师焦虑和身份危机问题。

    2025年04期 No.182 10-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借鉴·反思·创新:中国高校现代书院发展路径研究

    叶玲娟;

    书院作为高等教育拔尖人才培养的载体,已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新探索。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蕴含“德知融通、师生互动、经世致用”等教育理念,建构了具有超越时代价值的教育学范式,为现代书院发展奠定了文化根基。西方住宿学院制度历经八百余年演进形成的“双院”协同组织架构、导师制教学范式以及育人空间营造等理念,为中国高校现代书院建设提供了实践借鉴。当前我国高校现代书院建设面临文化传承断层、组织治理结构矛盾和西方模式适应性障碍等多重现实挑战。要实现中国高校现代书院的突破性发展,需通过传统教育智慧现代性转化,明确组织功能定位,健全多元协同联动机制,最终形成一个兼具中华文明精神标志又符合现代大学治理规律的书院育人体系。

    2025年04期 No.182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卷首语

  • 如何正确看待“逆向考研”

    黄巨臣;

    <正>近年来,在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上,“逆向考研”成为一个引发广泛争议的现象。所谓“逆向考研”是指考生选择综合实力及排名不如本科就读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单位作为考研目标。这一现象被某些舆论视为“资源浪费”甚至是“人才流失”,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投资选择、高校差异化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再思考。据新东方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显示,其学员中“逆向考研”的比例为19%。

    2025年04期 No.18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科研究

  • 不同本科专业学生的数学认识论信念差异研究

    何艺培;彭爱辉;

    探究不同本科专业学生数学认识论信念的特点与差异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还能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及未来的持续发展。借鉴“数学知识论证”问卷,调查某部属大学245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数学认识论信念,从数学认识论信念立场与数学认识论信念论证两个角度对研究数据进行编码并统计频数。定量结果分析表明,学生数学认识论信念立场和论证分布较均衡;不同专业学生持有的数学认识论信念立场有显著差异,但信念论证不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给当前大学数学教育提供如下启示:本科学生需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数学认识论信念;大学数学教师不仅需具有与现代数学教育相适应的数学认识论信念,且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认识论信念的培养。

    2025年04期 No.182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的高等理科教育:以统计学教育为中心——兼谈对当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刘巍;

    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统计学在近代中国的高等理科教育体系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简入繁的演进过程。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从教学科目向学科专业的提升。在师资建设上,实现了从延揽海归到自主培养的进步。在教材选编上,实现了从翻译国外著作到自编教材的长进。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国民国时期大学的统计学教育逐步走向成熟,为新中国高等理科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当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5年04期 No.182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澳高校数学专业学士学位课程体系对比与分析

    张临杰;

    随着2026年中澳本科教育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停止招生高峰期的临近,如何对课程体系进行更细致且更具前瞻性的规划,已成为中澳合作办学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调研了中国C9联盟高校和澳大利亚G8联盟17所高校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学分要求、课程门数、课程分类、课程学时及学习负荷5个方面系统地比较了两国课程体系的差异,并分析了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最后针对中澳高校合作办学的课程体系提出3点具体建议。

    2025年04期 No.182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元宇宙驱动下高校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机制研究

    张悦;邓均益;

    通过构建支持四维数学对象元宇宙教学实验平台(M~2VEP 2.0),采集218名工科专业学生的数学—专业课程学习数据,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验证元宇宙技术对跨学科知识迁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实验组(N=112)在空间数学建模能力(ES=0.87,p<0.01)、专业问题解决效率(提升39.6%)及学习动机(ARCS量表提升28.4分)等维度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基于上述结果,创新性地提出建立“数学内核—专业场景—虚拟实践”的3层融合框架,强调通过元宇宙技术实现数学原理可视化、专业问题情境化和实践过程虚拟化的有机统一,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对数学与专业教育领域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5年04期 No.182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研究生数学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唐玲艳;李建平;何章鸣;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引领创新的驱动力量,高等教育领域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针对研究生数学公共课程教学中因学生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导致教师精准施教落地难、学生泛在学习实施难、教学客观评价实现难等问题,阐述了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数字化教学转型的必要性,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和实现多元化课程评价等具体转型策略,并以“高等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积极影响,为研究生公共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5年04期 No.182 54-5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才培养

  • 向象牙塔尖迈进:硕士生读博意愿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王琼;黄小宾;

    本研究基于Nature2022全球研究生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硕士生读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硕士生表现出明确的读博意愿,其遵循着“直接驱动—中介传导”的双重作用机制。在直接驱动方面,个体学术内驱力发挥核心作用,其中学术志趣对读博意愿的预测作用最强,专业认同和学习性投入则进一步强化了个体的读博决策。在中介传导方面,存在职业发展支持路径、导师学术支持路径和学业体验反馈路径3条显著路径。为此,需从增强学业体验的积极反馈、强化导师在学术志趣培养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在博士生选拔中更加关注个体学术志趣3个方面协同推进,有效提升硕士生整体读博意愿。

    2025年04期 No.182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使用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崔向平;唐甜;赵春晖;

    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已实现线上资源与线下实体相互融通促进。建设成果颇丰的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学习者的使用,影响学习者使用的因素又是什么,目前还没有被充分关注。鉴于此,文章以高校在读本科生为样本,以整合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为理论框架,形成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挖掘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促成条件对高校学生使用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这一行为及意愿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绩效期望、社群影响会显著影响行为意愿,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促成条件会显著影响使用行为,行为意愿对使用行为无显著影响。最后,文章提出未来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和推广的建议,以期助力数字化资源优质化发展。

    2025年04期 No.182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治理新探

  • 中国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

    姜慧婷;景阳;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文章系统分析了大学生课堂沉默行为的多维成因。研究发现:课堂沉默是兼具个体性、社会性与历史性的复杂行为,是个体理性选择与社会长期规训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微观层面,大学生个体的性格、兴趣、认知及知识储备是产生沉默的直接诱因;在中观层面,大学生面向教师群体的尊重、回应与反抗行为,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同伴关系中的矛盾规避考量都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课堂沉默倾向;在宏观层面,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威取向文化、集体主义下的中庸观念及面子文化等也会潜在塑造大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为应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需要在加深对中国情境下课堂沉默行为的动态理解与理性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构建适宜中国文化情境的文化适宜性教学方式,大学生也需积极调整自身学习思维,以此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No.182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公平偏好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优化设计研究

    陈阳;王瑜琪;

    高校普遍推行结果导向的外部教师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往往把教师看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随着社会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相关证据和研究表明除了“理性经济人”的存在,人群中还广泛存在社会偏好。通过将激励理论和社会偏好理论相结合,探究社会偏好的存在对教师工作投入和现有激励政策效果的影响,明确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设计中考虑社会偏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构建基于公平偏好的教师激励框架,希冀为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制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基于此,高校须进一步打破单一外部激励体系,探索构建教师内生激励机制,平衡外部激励和内生激励;建立差异化激励机制;重视信号激励的作用;建立并完善和激励制度相匹配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等。

    2025年04期 No.182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全球视野

  • 瑞典高校卓越中心科研资助的内涵、成效及其挑战

    周文伟;

    “卓越中心计划”的实施是瑞典科研资助体系从无组织转向有组织的重要标志,其在诸多高校建立了“卓越中心”。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瑞典高校卓越中心具有与传统科研资助的不同内涵特征,表现为:在资助取向上,由个体科研转向国家战略;在资助形式上,由零碎分布转向资源整合;在资助力度,由短期立项转向长期滚动;在资助评价上,由优绩至上转向阶段目标;在组织模式上,由松散耦合转向紧密耦合。这些新特点使得瑞典高校卓越中心在转化效益、科学突破、科研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如发展定位不明确、科学自治主义弥漫、外部资源依赖性强等挑战。

    2025年04期 No.182 94-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国授课型与研究型硕士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李锋亮;刘潇;张晶;

    作为传统研究生教育强国,英国具备完善的硕士培养制度。通过深入比较分析英国授课型与研究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申请准入、培养方式、导师安排、评估方式、毕业去向及薪资等方面梳理二者的异同。研究发现,授课型硕士注重专业技能与知识传授,适合职业发展需求;研究型硕士以独立研究为核心,旨在培养学术研究能力。英国分类培养模式在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教育与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教育市场化倾向以及国际学生适应性问题等潜在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硕士教育现状,提出明确分类培养定位、优化课程教学、提升国际化水平及加强质量监督等改革建议,以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04期 No.182 10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加州大学经费收支结构的特征、原因与启示

    陈文博;

    2006—2023年间,加州大学10所分校的经费收支数据显示:收入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传统收入项目占比发生明显变化;支出结构重视教学、研究等核心使命及教师工资福利。这些特征与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多元化收入来源、加州法律赋予大学高度自治的权力运行模式、学术在大学经费收支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人力资本积累等紧密相关。根据研究发现,建议我国政府支持大学构建多元化筹资渠道、变革学费制度、完善资助体系、给予大学更多自主权;大学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吸引更多资源,把握人才培养等核心使命及资源配置方向,提升经费使用效率,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高等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No.182 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至精 至诚 至善 至美——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简介(下)

    <正>兰州大学口腔医院是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也是甘肃省首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口腔类别)、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口腔专业质控中心、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紧密型口腔医学专科联盟、干部口腔保健基地医院。现已建成一院两门诊,设有5个临床诊疗中心、20个临床科室和9个特色门诊,总建筑面积10 191m~2,牙椅159台,年门诊人次20余万。现有职工265人,医疗技术人员19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33人,学生800余人。

    2025年04期 No.18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理科教育》2025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高等理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以高等理科教育为重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性期刊。根据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5年我刊将主要围绕以下方向进行征稿。1.高等理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围绕高等理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如高等理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等。

    2025年04期 No.182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