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苟斐斐;王蕾;邓喆;
高等教育科研发展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基于2011—2022年五大城市群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科研发展的现实样态及其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发现高等教育科研发展现实样态呈现出“逐年不断增加,结构合理且相当,竞争力波浪起伏”的特征。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发现高等教育科研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产生显著且正向的影响,R&D课题数影响最高,其次是有效发明专利数和高校R&D人员数。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发现近十余年高等教育科研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之间呈现优质协调趋势。基于障碍度模型发现高等教育科研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高校中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数是最大障碍因素,其次为R&D课题数和专利转化收入。基于此,高校应在理念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科研创新发展,在实践中应着力推进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引与培”,支持科研平台建设及科研成果落地转换,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03期 No.181 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婧芸;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构成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肩负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独特使命。基于历史与比较视角,选取学科、专业、学生数、教师数、就业情况、深造情况等多项指标对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探讨。对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剖析得出存在的现实困境:专门人才生产的“管理”与“强化”问题、师生结构配比的“协调”与“优化”问题、硕博士点建设的“增量”与“保质”问题以及专业学科发展的“多元”与“特色”问题。依据现实困境,将其置于高等教育强国视野下,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发展需进行理性突围,即学科建设的理性突围:交叉特色学科走向卓越,构建学科专业新格局;管理能力的理性突围:人工智能颠覆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服务的理性突围:与区域立体式交互联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03期 No.181 2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国昌;
知识生产的演变,从自我认知与自然开发两个维度出发,可以划分为4个象限。第四象限是重视人的自我,但忽视对自然的利用,对应轴心时代;第三象限是自我认知弱,对自然的利用能力也比较弱,对应权威时代;第二象限是忽视人的自我,但重视对大自然的利用,对应机器大工业时代;第一象限是既重视人的自我,也重视对自然的利用,大体对应信息、数字时代。从演变过程来看,知识生产经历了一个自我认知不断提升、自然开发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去道德化”的问题,而“德性转向”的提出,就是对此的回应,它强调知识的价值在于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在于关注时代的问题和道德伦理。
2025年03期 No.181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柯林;杨振芳;
厘清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意涵是有效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深化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前提,虽然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人们对其概念意涵的认识却存在片面理解的现象。从不同的视角看,现代大学制度有不同的意涵。从“大学”的视角看,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反映大学的逻辑与规律,因而“学术为本”是其基本意涵;从“现代”的视角看,适应社会发展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特征,因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其核心意涵;从“制度”的视角看,现代大学制度是制度的下属概念,“平衡权力与利益”是其一般意涵;从“中国”的视角看,现代大学制度必须进行“本土化”并生成一种独特的大学模式方能成为“中国”的,因而“建设中国大学模式”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特殊意涵。
2025年03期 No.18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