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定强;陈亚东;
文章指出,全面认真地分析、审视大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及目标与价值,重新建构大学数学教育的新基石,才能更加有利于大学生数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建构科学合理的大学数学教育新体系,最终使大学生在一个适宜的平台上丰富数学文化修养,达到文理交融,多元并举之目的,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大学数学教育目标和价值。
2010年01期 No.89 6-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成协设;郭明宙;刘薇;
生命世界的生态学原则在文化领域也有很强的适切性。文章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限制因子原则、生态平衡等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高等农林院校的特点,分析了高等农林院校学校发展定位、学校事业发展的限制因子,讨论了高等农林院校在当下如何发挥学校特色,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
2010年01期 No.89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辉;牛栋;王雪梅;熊永兰;张志强;
优秀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建设的核心力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基于ESI Special Topics网站对地球科学、环境与生态学领域的高被引作者的访谈资料,分析总结国际上地学与环境/生态学领域优秀人才的成长规律,为我国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经验。
2010年01期 No.89 15-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史正宪;王秋凤;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民族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民族的振兴带来了很大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主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自我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理性的民族主义观,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要求,更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需要。
2010年01期 No.8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单小麟;于倩;郭强;王越;王海;葛宝臻;
文章在回顾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工程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问题,并针对这些主要问题,以天津大学工程教育改革为事例,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教育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改革等几方面入手,对新时期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2010年01期 No.89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董礼;祝诣博;
文章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课程评估的发展,评述了问卷编制的几个新的取向:学科化、科学化、网络化、开放性、应用性,提出了高等院校课程评估问卷设计新的原则——三三制,即课程评估问卷由基本问题、学科类问题和具体问题组成,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这三类问题分别由学校、院系和教师个人来确定。三三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课程评估问卷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课程评估发展有促进作用。
2010年01期 No.89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党晶;高捷;刘昭;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高校逐步建立了学生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做出了贡献。文章结合高校案例,从学生网上评教、学生教学质量工作委员会、学生教学秩序监督、学生教学质量调研等多种实践环节出发,探索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0年01期 No.89 34-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龚理专;黄芳铭;贺轶玲;
校际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既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校优秀课程的建设。湖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掘校际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整章建制,突出特色,监督管理,建立校际选修课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强化选课和学习指导,完善校际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优质资源共享,建立校际共享文化。
2010年01期 No.8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邹方东;李娟;杨军;张咏梅;王喜忠;
文章就四川大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指出教学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驱动力,是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材建设,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应学科的迅猛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2010年01期 No.89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惠延;廖茂新;廖基定;
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的个体差异、地域差异和数学基础的差别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数学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单一模式、同一要求上。同时,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也产生了变化──既要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又要培养精英型的高科技人才。因此,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考虑,高等数学的教学都应该分层次、分目标进行。文章主要针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构建了"三分式"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
2010年01期 No.8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尹燕霞;魏群;向本琼;马晴;骆静;
按照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通过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培养基础扎实并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宽口径人才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的经验及成果。
2010年01期 No.8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百年;刘杰民;廖福成;薛庆国;邱宏;
文章对"2+X"模式理科实验班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从培养定位、遴选方式、培养方案、师资队伍、配套政策和毕业流向等方面,对不同理科实验班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实验班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四个典型特征,即鲜明的个性、扎实的基础、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并针对如何凸显这些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010年01期 No.89 65-6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陶映霓;胡兴昌;
文章对19所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生物课程教学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该专业的学制体系、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培养方式、考核要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剖析了各院校现行本专业培养方案,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010年01期 No.89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